拿下中考化学元素2020年高频易错题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价格 http://www.kstejiao.com/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下列关于微观粒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微粒之间都有间隔B.带电的粒子都是离子

C.分子都是不断运动的D.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B2: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B5: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BA: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A、根据微粒之间都有间隔分析;

B、根据电子带负电分析;

C、根据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析;

D、根据分子的构成分析。

解:A、微粒之间都有间隔,故A说法正确;

B、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电子带负电,不是离子,故B说法不正确;

C、分子都是不断运动的,故C说法正确;

D、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本题的难度不大,准确理解微粒的性质、构成等是解答本题的基础知识。

2.以下关于化学知识的叙述,正确的叙述有(   )

①催化剂又叫触媒,可以反复使用,因为在反应中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不变

②在过氧化氢,二氧化碳,液态氧气中均有氧分子存在

③钠元素和镁元素的最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④任何原子均含有质子和中子

⑤空气质量报告中级别越高,说明空气质量就越好

A.1个B.2个C.3个D.4个

64: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6J: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B2: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B4:原子的定义与构成;C1:元素的概念.

①根据催化剂的特性分析;

②根据微粒的构成分析;

③根据元素的定义分析;

④根据氢原子中不含有中子分析

⑤根据空气质量级别与空气质量的关系分析。

解:①催化剂又叫触媒,可以反复使用,因为在反应中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错误;

②在过氧化氢,二氧化碳中都含有氧原子,在液态氧气中有氧分子存在,故错误;

③钠元素和镁元素的最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正确;

④任何原子均含有质子和中子,不正确,氢原子中不含有中子,故错误;

⑤空气质量报告中级别越高,说明空气质量就越差,故错误。

由以上分析可知,A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的难度不大,只有加强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学习才能较好地本题。

3.下列有关物质的组成(或构成)说法正确的是(   )

A.氯化钠是由氯化钠离子构成的

B.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是由氧分子构成的

C.过氧化氢中含有氧气,所以分解时才能产生氧气

D.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B2: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A、根据氯化钠的构成分析;

B、根据氧气的组成和构成分析;

C、根据过氧化氢的组成和性质分析;

D、根据水的构成分析。

解:A、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不含有氯化钠离子,故A错误;

B、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B错误;

C、过氧化氢中含有氧元素,不含有氧气,故C错误;

D、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D错误。

本题单位难度不大,能够从宏观和微观正确认识物质的组成和构成是解答本题的基础知识。

4.下列有关微观粒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二氧化碳分子和水分子中都含有氧元素

②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③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变化而改变

④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氯化钠分子

⑤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

⑥原子不一定比分子大

A.①②③⑤B.①③⑤⑥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

B2: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B4:原子的定义与构成;B5: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BA: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①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析;

③根据分子间有间隔分析;

④根据氯化钠的构成;

⑤根据原子的定义分析

⑥根据原子、分子的特性分析。

解:①二氧化碳分子和水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元素常用于物质的组成,故错误

②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故正确;

③热胀冷缩,是由于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变化而改变,分子的体积不变,故错误;

④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氯化钠,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不存在氯化钠分子,故错误;

⑤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故错误;

⑥原子不一定比分子大,有的原子比分子小,故正确。

由以上分析可知,C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所考查的知识是微观粒子的知识,比较抽象,准确建立起微粒的模型、明确其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基础。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氯化钠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

B.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C.水沸腾时可以冲起壶盖,说明温度升高分子会变大

D.铁丝在氧气中可以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

68:氧气的化学性质;B2: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B5: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BA: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A、根据氯化钠的构成分析。

B、根据分子、原子的区别分析;

C、根据分子间有间隔分析;

D、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

B、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故B错误;

C、由于分子间有间隔,水沸腾时可以冲起壶盖,说明温度升高分子的间隔变大,分子的体积不变,故C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可以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微观构成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等知识,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6.市场上的“加碘食盐”、“高钙牛奶”、“含氟牙膏”等商品中的“碘、钙、氟”指的是(   )

A.原子B.分子C.元素D.单质

C1:元素的概念.

“高钙牛奶”“加碘食盐”“加氟牙膏都是指的含这种元素的物质,单质是指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而前面说的物质大多数是混合物,在解释一种分子时才能用原子来表述.

解:加碘食盐中含有氯化钠、碘酸钾,所以说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的碘元素,而食盐、牛奶、牙膏都是指的物质属于宏观概念,其中含有的是元素也属于宏观概念。

本题考查元素,注意一些药品或食品的包装袋上的说明中,含什么多少,都是指的含这种元素的含量,题目难度不大.

7.地壳中所含的元素中,质量分数最高的是(   )

A.铝B.氧C.钙D.硅

C2: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根据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来回答本题。

解: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前五种元素是:O、Si、Al、Fe、Ca,所以含量最丰富的元素是O;

本题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是氧。

8.下列关于元素符号“H”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表示氢元素②表示氢气③表示1个氢原子④表示1个氢分子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C3: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根据元素符号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

解:H是氢的元素符号,可表示氢元素或一个氢原子,①③正确;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原子符号、分子符号、化学式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

9.下列物质的构成元素中,全部都是非金属元素的是(   )

A.Na2SO4B.Al2O3C.P2O5D.KNO3

C4:元素的简单分类.

根据物质的元素组成和分类解答。

解:题中四种物质涉及的元素:

金属元素:钠、铝、钾;

非金属元素:硫、氧、磷和氮。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涉及物质的元素组成和分类,根据已有的知识解答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共5小题)

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构成物质的微粒和原子结构的知识经济科分析解答。

12.有下列物质:①洁净空气②蒸馏水③工业液氧④五氧化二磷⑤过氧化氢⑥铜丝⑦澄清的石灰水⑧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剩余固体(用序号填空)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②④⑤⑥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 ⑥ 含氧分子的物质是 ①③ 。

A5: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B2: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根据常见物质的组成、构成分析,有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在氧气和含有氧气的混合物中含有氧分子。

解:②蒸馏水、④五氧化二磷、⑤过氧化氢、⑥铜丝,都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⑥铜丝,属于金属,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①洁净空气、③工业液氧,是含有氧分子的物质。

故答为:②④⑤⑥;⑥;①③。

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常见物质的组成和构成是及解答本题的及基础知识。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和氧分子构成氧气,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并能够区分应用,氧分子构成的物质特点。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4.食用“加铁酱油”可预防贫血,其中的“铁”是指 元素 (选填“元素”或“原子”)

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解: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所以“加铁酱油”可预防贫血,其中的“铁”是指铁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答案为:元素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15.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在化学变化中是否可分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l (填元素符号)“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 分子在不断运动 。

B5: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BA: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C2: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E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E2:物理变化的特点.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根据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考虑;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是否可分;

故答案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在化学变化中是否可分;Al;分子在不断运动。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分子的性质。

三.解答题(共5小题)

16.有下列物质:①氮气②氧气③水④洁净的空气⑤澄清石灰水⑥过氧化氢,用序号回答问题。

(1)属于混合物的有 ④⑤ ;(2)含水分子的有 ③④⑤ ;

根据物质的组成分析回答,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在水中或含水的混合物中含有水分子。

解:(1)④洁净的空气、⑤澄清石灰水,都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

(2)③水、④洁净的空气、⑤澄清石灰水中都含有水分子。

故答为:(1)④⑤;

(2)③④⑤。

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常见物质的组成是解答本题的基础。

明确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关健。

18.在下列空格里,用“元素、原子、分子或离子”填空:

(1)二氧化碳是由碳、氧两种 元素 组成的

(2)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 离子 ;

(3)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 分子 

(4)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原子 。

B2: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B4:原子的定义与构成;BA: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掌握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和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称为离子;分子、原子、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解:(1)由二氧化碳的化学式CO2可知,二氧化碳是由氧、碳两种元素组成;

(2)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3)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分子;

(4)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故答为:(1)元素(2)离子,(3)分子,(4)原子。

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熟悉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9.化学上,元素是具有相同 核电荷 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门捷列夫编制出元素 周期 表。

根据元素的定义和元素周期表是由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明的回答本题。

解: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或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明了元素周期表。

故答案为:核电荷,周期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元素的定义,元素周期表是由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明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762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