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倒伏是减产的重要原因,引起倒伏的原因有:品种差异、密度过大、氮肥过量、病虫害、异常气象条件等因素。水稻倒伏主要发生在抽穗以后,倒伏的类型有根倒伏、茎倒伏;水稻倒伏以后产量损失在20-50%不等,倒伏后的水稻稻谷品质有下降,米粒发黑、发黄等。预防水稻倒伏是减少损失的重要基础。
一、水稻倒伏的原因
水稻倒伏在降雨过后的大风天气发生较多,或者是临近成熟后的大风天气,正常天气发生倒伏的现象这些年并不多见。倒伏分为根倒伏和茎倒伏两种情况。
根倒伏是由于根系发育不良,根扎得浅,根部支撑力较差,经受不住大风大雨侵袭,易发生扭转状而导致平地倒伏。在泥脚较深的冬水田、烂泥田、直播田较易发生。
倾斜不倒伏的品种茎倒伏是由于茎秆基部细胞纤维素含量少,细胞壁变薄,细胞间隙大,组织松软,茎秆不强壮,承受不起穗部的重量,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倒伏。茎倒伏呈现挫折状态倒伏,也就是作用于茎秆上的负荷超过茎秆的抗折强度,如穗和叶过重、暴雨增加穗部重量、强风等易引起茎秆折断。茎秆呈现变曲状态倒伏,当穗和茎叶的重量尚未达到茎秆弯折的负荷,在风雨的作用下形成变曲变形。
根倒伏的水稻1、品种因素
不同品种抗倒伏能力差异较大,不同品种的根系发育、茎秆粗壮程度不同、耐肥力差异、后期抗早衰能力均有不同。经过年、年大风天气后对抗倒伏品种的调研,我们发现抗倒伏的水稻品种具有:株高矮、中等穗、倒三叶窄细、根系相对发达、倒一节二节短粗圆等特性。荃优系列、川种优系列、晶两优系列等很多品种在这两次大风中相邻田块倒伏,这些品种有倾斜,无倒伏。
不同品种抗倒伏能力有差异2、肥力因素
氮肥过量,尤其是后期氮肥过量是倒伏的重要原因,水稻生长发育经历生物学生长向生殖生长转换,在氮肥过量的情况下,这个转换过程延长,叶片生长繁茂,倒三叶变宽加长,水稻中心升高,基部荫蔽,易滋生纹枯病,也为稻飞虱等虫子提供隐蔽场所。
被纹枯病危害的稻杆3、纹枯病
纹枯病是水稻常发病害,主要危害水稻的叶片、茎秆。
水稻纹枯病从苗期至穗期均可发生,一般在分蘖盛期开始发生,拔节期病情发展加快,孕穗期前后是发病高峰,乳熟期病情下降。该病属高温高湿型病害,适宜范围内,湿度越大,发病越重。田间小气候相对湿度为80%时,病害受到抑制,71%以下时病害停止发展;气温18-34℃都可发病,以22-28℃最适,因此,夏秋气温偏高、雨水偏多,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发展。田间菌源量与发病初期轻重有密切关系,历年重病区、老稻区、田间越冬菌核量大时,易导致初期发病较多。水稻栽插密度过大,稻田偏施、迟施氮肥,连续灌深水、连年重茬种植,有利于病害发生。
典型的水稻纹枯病病斑4、稻飞虱
稻飞虱,属于同翅目(Homoptera)飞虱科(Delphacidae),俗称蠓子虫、火蠓虫、响虫。以刺吸植株汁液危害水稻等作物。我国为害水稻的飞虱主要有三种: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Stal)、白背飞虱(Sogatellafurcifera(Horvath))和灰飞虱(LaodelphaxstriatellusFallén),其中以褐飞虱发生和为害最重,白背飞虱次之。
(1)成、若虫刺吸危害。田间受害稻丛常由点、片开始,远望比正常稻株黄矮,俗称“冒穿”、“黄塘”或“塌圈”等;(2)雌虫产卵为害;(3)排泄物常招致霉菌滋生,影响水稻的光合作用和呼吸;
(4)传播植物病毒病。褐飞虱能传播水稻丛矮缩病等;白背飞虱能传播水稻黑条矮缩病等;灰飞虱能传播水稻条纹叶枯病等。
二、预防措施
近些年水稻集约化、机械化种植面积越来越大,水稻出现倒伏,救治的难度增加,损失严重。如何预防水稻倒伏,是种植户普遍比较关心的问题。选择抗倒伏品种、合理施肥、生物调剂的使用、及时晒田、控制病虫害对根茎的危害等是预防倒伏的有效措施。
1、选择抗倒伏品种
不同水稻品种抗倒伏能力不同,在规模化种植的情况下,品种选择尤为重要,水稻的基部节间多为椭圆形,据研究表明,基部节间偏圆,节间长度(下部3个节间)20厘米以内的品种相对抗倒伏能力偏强。上部叶片稀疏、直立,穗子中大类型的品种重心低,抗倒伏能力相对更好,按照以前的分类,现在选择穗数型品种相对安全。
抗倒伏的水稻品种2、合理氮肥运筹
水稻生长过程中,氮肥是需要补施的主要肥料元素,在合理施肥区间,足量的氮肥可以促进水稻正常发育。氮素供应适宜时对根部生长快,根数增多,但过量反而抑制稻根生长。氮素能明显促进茎叶生长和分蘖原基的发育,所以植株体内含量越高,叶面积增长越快,分蘖数越多。
氮素过多时叶片拉长披垂,叶色浓绿,植株高度增加,无效分蘖增多,整体植株生长过度繁茂,通风透光不良,结实率下降,成熟延迟,加重后期倒伏和病虫害的发生。
缺氮会阻碍叶绿素和蛋白质合成,从而减弱光合作用和影响干物质生产。严重缺氮时细胞分化停止,多表现为叶片短小,植株瘦弱,分蘖能力下降,根系机能减弱
根据经验,成都水稻生产过程中,为达到公斤的产量,需要施用纯氮12公斤(不同品种有差异),种植户一般根据这个来进行肥料的搭配,底肥9公斤,追肥3公斤。眉山地区的种植户是底肥7公斤左右,追肥看苗施肥,总量控制在12公斤。
一条路之隔的两个品种3、建议施用硅肥,提升水稻抗倒伏能力
水稻是吸硅量最多的作物之一,茎叶干物质中的含硅量可达到10%-20%,每生产千克稻谷稻株要吸收硅酸17-18千克。根部所吸收的硅随蒸腾上移,水分从叶面蒸发,而大部分硅酸却积累于表皮细胞的角质内,形成角质硅酸层,因硅酸不易透水,所以可降低蒸腾强度。
硅元素参与细胞壁的组成硅与水稻体内的果胶酸、多糖醛酸等有较高亲和力,形成稳定的、溶解度低的硅酸混合物沉积在木质化细胞壁上,可使表皮硅质化,增加细胞壁的厚度,形成坚固的保护层,增强组织的机械强度和稳固性,加强水稻抵御病虫害的能力,增强抗倒伏能力。
硅素能够增强植株基部秸秆强度,使水稻导管的刚性增强,提高水稻体内部通气性,从来而增强根系的氧化能力,防止根系早衰与腐烂,根系发达反过来又增强水稻的抗倒伏能力。
(1)、最适宜用作基肥。可单施,与有机肥配合效果更佳。施用时力求撒匀,可结合耕地施入。
(2)、可作追肥,但要注意早施、深施。水田追施应保持浅水层撒施,施后深耘;旱田追施可采用穴施或开沟施用等方法,而且施后要覆土浇水。
施用硅肥时应注意:硅肥不宜作种肥;硅肥不能代替氮肥、钾肥;应实行氮肥、磷肥、钾肥、硅肥及其它有机肥料的科学配合施用;高产田、高氮田或长期不施有机肥料的田地应注意增施硅肥。
及时晒田能提升抗倒伏能力4、及时晒田控苗
水稻是多分蘖作物,有效穗的形成主要依靠分蘖成穗,四川的泸州宜宾以及重庆的部分区域,现在依然有地方人工插秧用种量克/亩,产量形成几乎依赖分蘖成穗,遇到病虫害控制不当,产量降低的幅度较大。在成都平原等机插秧区域,种植户用种量普遍是1.75公斤/亩,基本苗达到5万左右,最后的有效穗在16-18万左右,平均分蘖在3.2-3.6个,这个也是种植大户机插秧的产量比散户人工插秧产量高的原因。
通过晒田,可以控制水稻无效分蘖的发生,促进水稻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换。这个阶段养分供应植株生长,协调光合产物向茎秆、幼穗转移。形态上来看,植株生长旺盛,株高快速增长,术语上说“水稻开始拔节”。同时,通过晒田,叶片直立,下部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茎秆韧性提高,抗倒性相应提高。
5、生物调节剂的应用
生物调节剂在水稻预防倒伏中也有很好的作用,使用较多的是多效唑、烯效唑等
多效唑:具有延缓植物生长,抑制茎杆伸长,缩短节间、促进植物分蘖、促进花芽分化,增加植物抗逆性能,提高产量等效果。水稻插秧后和稻穗分化期,亩用g10%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兑水50-60升进行喷雾,可以抑制水稻茎干的伸长,有防倒伏、促进增产的作用。
烯效唑:在水稻拔节初期,亩用5%可湿性粉剂20-25克,对水50-75千克喷雾,有矮化植株、增产的功效。
调环酸钙:调环酸钙能显著缩短水稻的茎杆高度,同时具有促进穗粒发育,提高稻谷产量的效果。低剂量的调环酸钙对水稻、大麦、小麦、日本地毯草、黑麦草等禾谷类的生长调节,具有显著的抗倒伏及矮化性能。
乙烯利:在连作晚稻秧苗生长期,由于播种量大,气温高,生长速度快,植物普遍细长。适时喷施乙烯利溶液后,可降低秧苗高度10%左右,既能有效地防止栽后败苗,促使发根早,还能有效防止植株后期倒伏,增产效果显著。
6、控制病虫害
在水稻拔节孕穗期,纹枯病、稻瘟病、细菌性基腐病,及稻飞虱、二化螟等危害水稻的根茎,直接导致水稻抗倒伏能力下降。在这些病虫害中,危害最直接是纹枯病和稻飞虱。
纹枯病用药:井冈霉素与枯草芽孢杆菌或蜡质芽孢杆菌的复配剂如纹曲宁等药剂,持效期比井冈霉素长,可以选用。丙环唑、烯唑醇、己唑醇等部分唑类杀菌剂对水稻纹枯病防治效果好,持效期较长。烯唑醇、丙环唑等唑类杀菌剂对水稻体内的赤霉素形成有影响,能抑制水稻茎节拔长。但这些杀菌农药在水稻上部3个拔长节间拔长期使用,特别是超量使用,可能影响这些节间的拔长,严重的可造成水稻抽穗不良,出现包颈现象,其中烯唑醇等药制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
稻飞虱用药:扑虱灵(噻嗪酮),在低龄若虫盛期喷雾,药效长达1个月,且对天敌安全,是防治稻飞虱的特效药。异丙威(叶蝉散)、速灭威、混灭威等。水稻生长后期,植株高大,要采用分行泼浇的办法,提高药效。施药时,田间保持浅水层,以提高防治效果。
总结:水稻倒伏影响产量,品质下降,通过选择抗倒伏的水稻品种、合理使用氮肥、基肥添加硅肥、够苗晒田、选择使用生物调节剂、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可以减少倒伏风险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