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沪硅产业、立昂微公布年1-2月经营情况,营收、盈利均同比大幅提升。近期半导体硅片大厂Sumco表示下游需求强劲,公司订单已排到年,国产硅片公司有望受益于行业高景气。
一、半导体硅片行业需求持续景气,国内半导体硅片厂商业绩高增长,国际大厂订单已排至年。
3月9日,沪硅产业发布年1-2月经营业绩,实现营收5.1亿元,同比增长51%,实现扣非净利润-万元,亏损幅度较年同期减少74%,业绩增长主要是因为市场需求旺盛,以及公司产能持续释放。
同日,立昂微发布年年报,实现营收25.4亿元,同比增长69.2%,实现净利润6.0亿元,同比增长.2%,主要原因是公司6、8英寸硅片产线长期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12英寸硅片规模上量明显。
3月10日盘后,立昂微进一步公布年1-2月经营业绩,实现营收4.6亿元,同比增长84%,实现扣非净利润1.3亿元,同比增长%,主要是由于公司销售订单饱满并且产能不断释放。
2月,据媒体报道,全球第二大半导体硅片供应商日本胜高(Sumco)表示,由于下游需求强劲,公司半导体硅片订单已排到年,并且已不接受8/12英寸硅片的长期订单。在硅片价格方面,Sumco表示,尽管年硅片价格已上涨10%,但公司今年无法扩大生产满足下游的强劲需求,预计价格上涨趋势至少会持续到年。
二、国内半导体硅片核心公司对比
年,全球半导体硅片市场规模为亿元,其中中国大陆市场约91亿元。至年,全球硅片需求有望保持5.1%的复合增长率。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随着国内芯片制造持续扩产,预计中国半导体硅片市场规模将以高于全球市场的速度持续增长。
目前,日本信越(27.6%)、Sumco(24.4%)、德国Siltronic(14%)、中国台湾环球晶圆(16%)、韩国SKSiltron(10%)合计占据全球92%的市场份额。中国12英寸硅片主要依赖进口,国产化率仅13%,8英寸硅片也只有少数厂商可以供应,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近年来经过持续研发积累,沪硅产业、立昂微、中环股份等多家厂商已逐渐实现产品突破并量产出货,下文将从产品技术、产能、业绩、估值等角度对国内半导体硅片核心公司进行对比。
从产品技术来看,三家公司均已实现12英寸产品量产,沪硅产业、立昂微产品性能可覆盖14nm工艺要求。
沪硅产业在国内最为领先、规模最大,于年率先实现12英寸硅片国产化突破,已实现28nm以上所有节点的产品认证以及64层3DNAND产品验证,并已具备14nm产品供应能力,目前12/8英寸硅片营收占比分别为14.7%/74.8%。
立昂微是国内第二大半导体硅片供应商,6/8/12英寸硅片合计营收占比57.4%,其中6/8英寸硅片产线近年早已实现大规模出货,12英寸硅片于年底达到15万片/月的产能规模,产品最高可满足14nm工艺要求。
中环股份主营业务为半导体硅片、半导体功率和整流器件、光伏单晶硅片、光伏电池及组件等,其中半导体材料业务(主要为硅片)营收占比为6.0%,目前8、12英寸硅片均已实现量产。
从产能来看,沪硅产业产能最大,目前12英寸硅片产能已达30万片/月,8英寸硅片产能合计超过45万片/月。公司近期定增募资50亿元,将扩建12英寸硅片产能30万片/月。立昂微年全年出货各尺寸半导体合计万片,其中12英寸硅片于年底建成万片/年产能。2月7日立昂微发布公告称,拟收购国晶半导体,后者12英寸硅片自动生产线已贯通投产,处于客户导入和产品验证阶段。中环股份8、12英寸硅片产能分别约为70万片/月、15万片/月。
从业绩、估值来看,三家公司估值分化明显,产能快速释放的立昂微将有望迅速消化估值。
沪硅产业年净利润同比增长67%,年1-2月净亏损同比缩窄74%,、年预测PE分别为、倍,主要是因为公司当前大力布局产品研发、产能扩张,利润基数较低。
立昂微年、年1-2月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年预测PE分别为80、40倍,随着公司产能释放,估值有望得到迅速消化。
中环股份年净利润同比增长%,、年预测PE分别为38、30倍,估值相对偏低,主要是因为公司光伏硅片业务占比较高。
小结:近日,沪硅产业、立昂微公布年1-2月经营情况,沪硅产业净亏损同比缩窄74%,立昂微净利润同比增长%。近期半导体硅片大厂Sumco表示下游需求强劲,公司订单已排到年。国产半导体硅片厂商起步相对较晚,但近年来经过持续研发积累,沪硅产业、立昂微、中环股份等多家厂商已逐渐实现产品突破并量产出货,有望受益于行业持续景气。
三、相关个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