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日,湖北汇富纳米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汇富纳米”)将创业板IPO上会,公开发行不超过万股。公司此次欲募集万元分别用于万吨/年气相法纳米粉体材料项目、吨/年纳米粉体及深加工项目、气相法纳米粉体材料技术研发中心、补充营运资金。
钛媒体APP注意到,汇富纳米在全球产能过剩且公司自身产能还未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却仍要大举募资扩产。在估值方面,曾被监管层质疑不值10亿元。
产能过剩,却仍要扩产
汇富纳米是一家专业从事气相二氧化硅、气相法氧化铝、气相法二氧化钛三大类别纳米粉体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
年-01年和0年1-6月(下称“报告期”),汇富纳米分别实现营业收入.78万元、.05万元、.89万元、.1万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万元、.79万元、.01万元、.89万元,可见,00年汇富纳米的业绩出现了暴降的现象,其中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了93.6%。
对此,汇富纳米表示,公司主要生产基地位于湖北宜昌市,00年受湖北新冠疫情影响,公司生产安排受到较大影响,直到3月生产才基本正常,同时下游需求低迷导致销售价格下滑,综合影响导致公司00年业绩下降较大。
从业务上看,汇富纳米主要拥有气相二氧化硅、气相法氧化铝、气相法二氧化钛等3大产品,其中气相二氧化硅产生的销售收入分别为.97万元、.59万元、.69万元、.77万元,分别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99.91%、%、95.75%、94.95%,为公司第一大产品。
从区域上看,汇富纳米的产品主要是销售至境内,具体如下: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SAGSI的统计,年至01年,我国气相二氧化硅的产能分别为15.68万吨、16.48万吨、17.88万吨,消费量分别为8.8万吨、10万吨、11.31万吨;而全球气相二氧化硅产能为4.8万吨、44.5万吨、45.9万吨,消费量分别为9.9万吨、30.7万吨、3.4万吨。同时SAGSI预计,06年全球气相二氧化硅产能将达到54.9万吨,消费量为39.9万吨;我国气相二氧化硅的产能为8.88万吨,消费量为18.43万吨。这也意味着,气相二氧化硅已处于产能过剩。
令人不解的是,在如此背景之下,汇富纳米却依旧大举募资扩产气相二氧化硅。据悉,汇富纳米此次欲募集3.5亿元用于万吨/年气相法纳米粉体材料项目,占募资总额的56%,而该项目建设完成后建设内容为建设两条1万吨/年气相二氧化硅生产线。那么,面对全球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为何汇富纳米还要用如此多的自己去扩产?
更加令人不解的是,汇富纳米气相二氧化硅主要是由亲水性和疏水型构成,其中疏水型气相二氧化硅的产能利用率始终未超过60%,而亲水性气相二氧化硅的产能利用率自00年起就未超过80%。那么,面对产能都还未完全利用的情况下,为何汇富纳米还要大举募资扩产?
估值疑云
汇富纳米成立于年,由成都君嘉泰和、汪正明、金迈投资出资设立,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王跃林和王成刚为堂叔侄关系,并合计控制汇富纳米50.57%的股权,均为实控人。
钛媒体APP注意到,汇富纳米的估值“忽高忽低”十分令人不解。
招股说明书显示,汇富纳米最后一次增资是发生在00年4月,宁波海纳、青岛海纳、中创锦兴以10元/注册注册资本的价格进行了增资,增资完成后,汇富纳米的估值达到了6.15亿元。
本次汇富纳米欲募集万元,公开发行不低于5%的股权,换言之,若汇富纳米成功上市后,其估值或将达到5亿元。这也意味着,自0年6月,汇富纳米的申报稿备受理后,两年的时间,汇富纳米对外宣称“自己”的估值将暴增了近19亿元。
与此同时,汇富纳米也选择了预计市值不低于10亿元的标准去IPO上市。
但汇富纳米所处“C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行业0年1月7日的中证指数最新平均市盈率为16.8倍。根据汇富纳米01年扣非后归母净利润5,60.01万元计算,公司预计总市值为9.4亿元,存在不符合“预计市值不低于10亿元”发行上市条件的风险。对此,深交所要求,请汇富纳米结合上述信息和近期行业平均市盈率情况,进一步分析说明是否满足预计市值的发行上市条件,并完善相关风险提示。
此后,汇富纳米在问回函中表示,公司所处“C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行业截至0年1月31日及03年月6日的中证指数最新平均市盈率为16.77倍和18.31倍,同时根据0年扣非后净利润计算,公司预计总市值分别为1.97亿元和14.06亿元。
看到这,钛媒体APP不仅产生了疑惑,根据上述汇富纳米的表述其估值最高也就14.06亿元。那么,为何汇富纳米此次要问市场要万元?这样的募资额是怎么预估出来?有关上述问题,钛媒体APP发函至公司,但截至截稿,没有收到公司的回复。(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
邓皓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