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爽如果早看了这本书,也不至于断送事业,

文末有赠书,看到最后。作者

Amelie编辑

Juni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春暖花开的5月,年居然已经过去了1/3。五一小长假里最劲爆的新闻可能是,66岁的比尔盖茨离婚了。27年的婚姻,最终以一句“不认为还能一起成长”而终结。

盖茨曾经说过,“我觉得读书要比谈话更好,有时间跟人家闲聊的话还不如读读书。”

每年读50本书的盖茨,或许早已把书籍当成终身伴侣,古稀之年选择孑然一身,能一起成长的书一直都在,自然活得会更超然洒脱吧。

盖茨酷爱读书我们都知道,盖茨书单也是有口皆碑,虽然在事业上我们大部分人都做不到如他那样登峰造极,不过在读书这件事上,依然可以向他看齐。

五一这几天你做了些什么?旅行?读书?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就不会错。

在假期里无论是宅在家,还是带着书香旅行,适当地放空自我、愉悦身心,短暂的休憩也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硅兔5月书单带你品好书,对这个花花世界的了解不停步。

01工作的意义

[英]詹姆斯·苏兹曼

艺人片酬1.6亿,打工人们纷纷感慨这世界的落差之大,有人算了笔账,77天片酬1.6亿,等同于日薪万,也就是日薪打工人的天约28年。这时候,看看什么是《工作的意义》,或许正是时候。

如何看待各类工作中的落差?

书中有说:

“当前的社会体制是不利于穷人的,因为有钱人依靠钱生钱越来越简单,而没钱的人依靠长期努力工作赚钱却越来越难,让穷人承认这一事实,相当于让他们放弃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以及长期以来的信仰,即他们的国家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这个国家的人只要努力工作,就能成为自己期待的样子。”

工作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尽管书名这么写,书中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

作者从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等方面将人类与工作的关系史彻底而清晰地梳理了一遍,工作的发展与变化指向了一个终极问题:到底是什么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我们的答案或许是“科学”。

本书作者詹姆斯·苏兹曼,是国际知名人类学家,剑桥大学人类学教授。年出生于南非,在苏格兰圣安德鲁斯大学攻读人类学学位时,带着满腔的冒险精神离开校园,去往非洲南部博茨瓦纳的喀拉哈里沙漠,成为布须曼部落发展计划的志愿者。他曾获得剑桥大学“英联邦史末资非洲研究奖学金”,并于年建立了智库“人类”(Anthropos),致力于运用人类学研究成果解决当代社会和经济问题。

当今人工智能的发展势必会取代大批劳动力,强制性地让人们获得更多的休闲时间,从而为我们反思人与工作的关系创造了一个机会。

书中的观点很鲜明:我们不应该盲从于经济学家关于资源稀缺性的假设,不应该在付出更多工作却换来更少回报的怪圈中愈陷愈深,不应该永无止境地为了生产和积累物质财富而激烈竞争。

我们应该跳出对经济增长的执念,认识到在95%以上的智人历史中,工作都不曾是人类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85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