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书单(ID:BookSelection)
在职场中,经常会遇到付出和索取的问题。许多人都想做个心地善良、懂得付出的人,但也因此经常被老板或同事“揩油”。久而久之,心累了,就不愿意再当“傻瓜”,最终也就不得不成为“自己曾经讨厌的那种人”。
沃顿商学院最年轻的教授亚当·格兰特,写过一本被众多大佬推崇的著作:《GIVEANDTAKE》(中文名叫《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成功课》),专门探讨了职场中付出和索取的问题。在他看来,一味索取,或者一味付出,都不是最好的方式,关键是:付出与索取的最佳平衡点在哪?
付出有回报
有一项针对多名医学院学生的心理调查发现,那些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大多都比较认同付出类的行为,比如“我热爱帮助别人”、“我预先考虑并满足别人的需求”。
另有一个针对销售员的调查也显示,那些有付出倾向的销售员,业绩往往垫底。
还有一个研究甚至证明,相比擅长索取的人,付出者成为犯罪受害者的概率都要高1倍。
总之,无数证据证明,假如生活中的人分为三类,付出者、索取者和互利者(每个人是这三种类型的组合,只是不同的人在倾向上会有区别),那些以自身利益为核心的索取者,或者知道利益交换的互利者,总是比那些傻傻的付出者,处在更有利的位置。
付出者,经常是成功阶梯上垫底的人。
那么,到底谁才是成功阶梯上最顶端的人?是索取者吗?亚当·格兰特最令人惊讶的发现就在这里。
他说,假如我们换一个方式去看待各类调查数据,就会发现,虽然付出者经常垫底,但处在成功阶梯最顶端的人,也往往是付出者。
以那项医学院调查为例,成绩差的人是付出者没错,但占比达11%的成绩最好的学生,也都是付出者。
在竞争最激烈的销售职业中,也是如此,最好的付出者的年度销售额,比索取者和互利者要高出50%。
硅谷有位著名的风险投资人叫亚当·芮福金,他的经历完美说明了,为什么你要当一个好人。
年,芮福金还是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因为喜欢“绿日乐队”,就专门做了一个乐迷网站。后来网站越来越火,乐队希望把它当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