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施肥有三样,一是底肥重中之重,二是追肥,提升秧苗生长分蘖速度,三是穗肥,提高产量的关键点。
对化肥的使用,于我们这的农民来说,不过就是这30来年的事。从抗拒,不认可,到今天的过量使用,都在证明着化肥的强大。
可以说,现代农民种地,已经离不开化肥了。现实的条件也不允许,农民种地不使用化肥。过去的牛马猪羊鸡粪,在今天看已经是不多了。
并且全国的土地,许多都被开发,是以前的几倍几十倍几百倍。就是农民不使用化肥,在农家肥方面,也供应不起。
粮食是百姓的根本,都种了绿色,粮食会不够吃。在农村,种一垧地纯绿色水稻,打出的大米,不足斤。试问哪个人常年吃得起?普通水稻的存在,是有其市场需求的。
要想水稻种得好,底肥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底肥用量不足,后期追施效果也不好,还有可能造成倒伏,低产。
对于底肥的使用,我们从老三样,到复合肥,再到今天的生物菌肥,都是一步步摸索过来的。
老三样就是氮磷钾的使用,在刚种水稻的时候。总以为氮肥是好的肥料,扬上它,秧苗就变绿,长得高长得快。
农民就大量扬氮肥,每晌地纯氮达到多个,一晌地底肥是四袋钾肥,四袋二铵,四袋尿素。大家别忘了,二铵里还有二十多个氮。
开始用这么多肥,就是年年倒伏,别的也没啥问题。因为不验米,出米率高低无所谓,接下来十多年就一直这么用。
复合肥的出现,并没有改变施肥方式。只是减少了农民的劳动力,不用再拌肥了。复合肥是每晌地7到9袋底肥,氮磷钾含量是三个15或者13:15:18的。隔年每晌地加40斤装的两袋锌肥。
水稻底肥出现变化,是在10年前。加工厂开始要出米率了,结果一验都是6个3左右,这样的出米率卖不出高价。
农民被迫减少化肥量,尤其是氮肥的使用,每晌地减到纯氮个。底肥也相应变化,从7—9袋复合肥,减少到七袋。开始在底肥里,加入硅与锌肥。
虽然肥量减少了,但是产量没有提升,可出米率高了。农民知道这个方向是对的,就一直沿用到今天。
第一次接触到腐植酸肥是五年前,用是新的品牌肥料。因为他肯赊销,我们就用了,螯合腐植酸复合肥。一连用了二年,肥效还是可以的。就是后来不赊销了,价格还有提升,就不用了。
也从那一年开始,用了氮钾追肥,纯氮30个,纯钾5个,80斤装,每袋80元。也是这一年开始,纯氮减到了个。用螯合腐植酸复合肥后,底肥7袋,锌硅都不放了。
再后来就是生物菌肥了,有机肥,黄腐植酸肥接连出现。底肥的使用花样就多了,每晌地,有时是7袋复合肥,2袋微生物菌肥。有时是7袋复合肥,两袋有机肥。有时是7袋复合肥,加硅肥,加锌肥,返青以后扬生物菌肥。
这就是最近这三年,我们水稻用的底肥配方,不管复合肥氮磷钾比例多少,一律是每晌地七袋。对于磷肥,我们都放在底肥里,就是磷肥量少点,也不会补充。因为前几年的疯狂扬肥,地里的磷肥超标了,年年起水绵。
今年听了许多农技师的课,又研究出了一套底肥方案。复合肥每晌地依旧是七袋,会加两袋有机肥,在返青的时候加锌肥。生物菌肥就不用了,地里的有机质太少,菌种不一定存活。以上就是水稻底肥的使用数量,希望可以帮到你,如有不对,请在下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