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硅的胜利硅量子硬件出现转折点,两个自旋

量子计算,作为一种遵循量子力学规律来调控量子信息单元进行计算的新模式;相对于经典计算机的比特位(bits)来说,量子比特的处理速度更快,更适合于高速数据搜索,也将进一步完善网络安全,其被人们寄予厚望。

它可以快到什么程度?一旦量子计算机成功问世,那人们或许就需要改变现有的全部密码和信息保护方式,因为它可以在几秒钟内实现“暴力破解”。

即便它可以如此高效地运算,但其内部数据传输的方式就和综艺节目里常玩的“传话游戏”类似——每个量子比特向身边最近的下一个进行沟通,虽然不会像游戏一般因为戴上耳机而发生传递错误,但这种信息“挨家挨户”传递的方式似乎也并不显得那么的前沿并且快速。

不过如今,来自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团队突破了这一信息传递限制,他们证明了两个量子计算组件,也就是“自旋”硅量子比特在计算机芯片中,即便它们相距较远也可以相互作用。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了最新一期的Nature杂志上。普林斯顿大学物理系的学生FelixBorjans、联合研究学者XantheG.Croot、MichaelJ.Gullans,现已在谷歌工作的X.Mi,以及“尤金·希金斯”物理学教授JasonR.Petta共同完成了该研究。

研究团队照片(来源:FelixBorjans,PrincetonUniversity)

突破量子比特信息传输限制

作为这项研究的负责人,JasonR.Petta表示:“在硅芯片上跨越这个距离来传输信息的能力,将为我们的量子硬件带来新的功能。”

对于该研究的目标,Petta解释道:“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在一个二维网格中排列出多个量子比特,从而让其执行更为复杂的计算。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项研究有助于改善单一芯片上、还有芯片与芯片之间的量子位元通信情况。”

量子计算机之所以具有极大应用潜力,主要在于和传统计算机的二进制相比,其比特都有0和1的状态;但是量子计算机还存在一个0和1之间的任意线性组合,属于一种像“薛定谔的猫”一样的叠加状态。如果将多个量子比特放在一起,这些叠加状态之间又互有关联,就能存储和计算更多的数据。

简言之,多个量子比特在某一次操作之后不是仅代表多个比特“0”和“1”的一种组合,而是可以代表所有可能的态。这样在运算的时候,采用量子比特则是把所有态一起计算,可大大加快运算速度。而如果还能进一步让量子比特超越“面对面”的距离进行联系,则可能更大程度增加量子计算机的潜力。

所以,让成千上万个量子比特可以相互通信是量子计算机这个“未来化”项目的关键。目前,来自谷歌、IBM,以及其他公司的量子计算机原型已包含几十个量子比特,这些量子比特都是由超导电路技术制造的。但许多技术专家认为:从长远来看,基于硅的量子比特更有前途。

另外,硅自旋量子比特保持其量子态的时间,要长于超导电路量子比特的量子态时间。同时,硅作为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的电子元件材料,其生产成本较低。但应用硅的话,就需要面对一个巨大的挑战:硅自旋量子比特是由单个电子构成的,并且尺寸非常之小,难以建立很好的连接。

自旋硅量子比特在芯片上和另一个较远的进行通信(来源:FelixBorjans,PrincetonUniversity)

为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通过一根“电线”将量子比特连接起来,这条“电线”的形态与连入家庭的光纤电线比较相似。不过,不同的是导线实际上是包含着一个光粒子或光子的狭窄腔体,它从一个量子比特接收信息并将其传送给下一个。

这两个量子比特之间的距离大约是半厘米,和一粒大米的长度相当。从尺寸角度进行类比,如果每个量子比特都像一栋房子那般大小,那么这个量子比特就可以向公里之外(距离和北京到上海相当)的另一个量子比特发送信息。

能进行信息沟通的关键,就是要让不同量子比特之间,以及腔体中的光子“说同一种语言”,而这也是该研究的关键之处。研究人员尝试将这三种粒子调节到一个相同的振动频率,最终成功地调整好两个独立的量子比特,并将它们耦合到了光子上。在此之前,这种设备的结构只能允许一个量子比特和光子耦合。

论文的第一作者、研究生FelixBorjans对外表示:“你必须平衡芯片两边的量子比特能量和光子能量,才能让这三种元素互相交流,这是工作中真正具有挑战性的部分。”

每个量子比特都由捕获了一个电子的、被称为“双量子点”的小空间组成。电子具有一种叫作“自旋”的特性,它可以指向上或下两个方向,就像指南针指向南北一样。通过用微波场轰击电子,研究人员可以上下翻转自旋,从而控制量子比特处于0或1的量子态。

更贴近产业的量子计算里程碑

这项研究一经发表,便在物理学界引发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