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记吹“牛”》栏目,由我们资本市场资深的记者、编辑每天筛选一些行业、公司的亮点,为大家的投资决策提供辅助和参考。
硅料未来产能还是在大企业!
要点:
1)工信部最新文件对新建光伏项目的财务和成本指标都有要求。新建多晶硅项目电耗不能达到行业平均水平,基本就被PASS掉。
2)中小企业扩产将会很难,但是对光伏环节头部企业构成利好。
今天上午,光伏产业又有一个大新闻:工信部对《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和《光伏制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了修订。
这个文件有几个关键点,要引导光伏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光伏制造项目,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新建和改扩建多晶硅制造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30%,其他新建和改扩建光伏制造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20%;光伏制造企业每年用于研发及工艺改进的费用不低于总销售额的3%且不少于万元。
这些还只是财务硬指标。举一个不是很恰当的例子,就技改费用每年不少于万元来看,若每年技改费用占收入10%,企业的收入规模至少要有1亿。
除了财务指标外,文件还对能耗有细致要求。比如现有多晶硅项目还原电耗小于60千瓦时/千克,综合电耗小于80千瓦时/千克;新建和改扩建项目还原电耗小于50千瓦时/千克,综合电耗小于70千瓦时/千克。
图片来源:摄图网
笔者找到了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年的统计数据:多晶硅行业平均生产综合电耗为70千瓦时/千克,这还是三年前的电耗水平。新建多晶硅项目电耗不能达到行业平均水平,基本就被PASS掉。
所以,中小企业要想扩建产能,会非常难。现在光伏产业链特别火热,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最近齐刷刷涨价,估计最近十年都鲜有遇到这种情况。特别像上游硅料价格,又刷新了新高。但是价格一起来,势必吸引更多产能和企业涌入,毕竟有利可图。但产能释放对整个环节有传导效应,一个环节大量涌入新增产能,供应过剩就会影响到另一个环节。到时候,降价又会构成新的传导,加大产业价格波动性。现在对新建项目设定标准,防止一窝蜂进来,也算是给蠢蠢欲动的资本“降温”。
但因为头部企业的成本优势和资金优势,政策面对各个环节的头部企业倒是利好,比如硅料的通威股份、新特能源、特变电工,协鑫能源这些大厂;硅片的隆基股份、中环股份;逆变器的阳光电源等。
(文/蟋蟀)
旷视科技上市又有新进展
AI“赢者通吃”的时代是否来临?
要点:
1)中信证券完成对旷视科技的科创板上市辅导工作,旷世科技需融资输血;
2)AI赛道呈现出互联网“融资烧钱,赢者通吃”特征,市场充分竞争环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