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泳春,年出生,中国农科院教授,果树专家。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年从事果树营养学研究,一直深入到农业第一线,理论联系实际,在全国南北果区建立了多个优质高效示范园。发表论文20余篇,著书有《曹泳春务果论》和《果树营养循环学》。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植物吸收的必需营养元素有16种,而通过科学检测和不断实践,植物吸收的必需营养元素则是17种,即:碳(C)、氢(H)、氧(O)、氮(N)、磷(P)、钾(K)、硅(Si)、钙(Ca)、镁(Mg)、硫(S)、铁(Fe)、硼(B)、铜(Cu)、锰(Mn)、钼(Mo)、氯(CL)锌(Zn),依据它们在植物中的含量不同,划分为常量元素、大量元素、中量元素、微量元素。
常量元素:碳氢氧;大量元素:氮磷钾;中量元素:硅钙镁硫;微量元素:铁硼铜锰钼氯锌。这17种元素都是农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也就是说必不可少,非常需要,其对作物来说具有唯一性、缺一不可性、无可代替性。
这些都是根据元素在植物中含量多少的不同而进行的划分,但它们在植物中的作用则是不分大小和伯仲的,可以说没有可比性。人们常常把常量元素比构成作植物的躯体,大量元素比作植物的主食,中量元素比作植物的肉食,微量元素比作植物的副食。
如今,还有很多人依旧按照老教科书上所言植物吸收的16种元素讲解,而把“硅”元素置之度外,其实,在《中国硅肥营养研究与硅肥应用》中的文献发现,植物营养中的硅能使作物拥有抗病性、抗虫性、抗旱性、抗弱光性、抗重金属毒害、抗紫外线伤害等等,现已将“硅”列为仅次于大量元素之后而居于中量元素之首的一种植物必需营养元素。
还有很多人认为,植物需求元素主要是氮磷钾,而中微量元素只不过如人们吃饭时需求的调料面一样,可有可无,这是一种严重错误的认识。在植物吸收的营养元素划分中还有一种叫“有益元素”钴(Co)、硒(Se)、钠(Na)、镍(Ni),这些元素有它们更好,但没有它们也可,它们才是植物吸收过程中的“调料面”。
常量元素碳氢氧虽然不需要人为大量地进行补充,但它们是构成植物躯干的绝对性元素,要占到植物比重的90%以上。人工需要补充的元素大量元素、中量元素、微量元素在植物中的作用则是相同的重要,没有大小之分。
简单来讲,如果说大量元素是打天下的武器,那么中量元素就是保江山的重器,微量元素就是提升国力的利器。氮长叶、磷长花、钾长果,硅保根、钙保果、镁保叶、硫保味,缺铁黄叶病、缺锌小叶病、缺钼花叶病、缺铜落叶病、缺硼畸形果。“物以稀为贵”,有机肥是按吨计算,大量元素肥是按公斤计算,中量元素肥是按克计算,微量元素肥是按分克计算,含量越少,但作用不小,价格更贵,比如“稀土”:镧、铈、镨、钕、钷、钐、铕、钆、铽、镝、钬、铒、铥、镱、镥、钪、钇,这17种元素在自然界中稀缺,所以价格当然也就很贵,可以与黄金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