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塞拜疆落锤现场
世界迎来首个“杭州良渚日”为良渚点亮“在看”
木槌落下的声音,犹在耳边。
一年前的7月6日,全世界都听到了一记实锤。
北京时间年7月6日,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在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良渚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得到全世界的广泛认可。
明天,是它晋级世界文化遗产的一周年纪念日,也是首个“杭州良渚日”——每年7月6日,我们都要为岁的它“庆生”。
岁的它,真的很老了,岁的它,永远也不会老——它为这座城市注入深厚的文化基因,又和我们的当代生活紧密相连,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这一年,孩子们的课本多了一页——良渚。全国中小学新启用的全国统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上,良渚古城遗址的新身份占了整一页。良渚人的水利新发明,被写进《高一数学》的习题里。
这一年,杭州多了一张世界级的文化金名片。良渚,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现悠久历史和多元文化的生动窗口。杭州亚运会的吉祥物之一“琮琮”C位出道。
这一年,你的周末清单里,多了一个“必须要打卡”的网红地标: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杭州市民可以免费畅游,电瓶车、步行、骑行,自主选择。专题讲座、稻香节、入泮礼、游园会、研学活动,几乎每周你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和家人的良渚文化活动。
这一年,我们多了一个在家门口就能穿越年的时光机。你终于可以登上王的宫殿区,感受王者之气。你这才发现,年前的河流,依然在流淌。年,近在眼前。
小莫角山遗址
这一年,良渚古城遗址以世遗的身份,第一次公开亮相,便在故宫,举办了史上最大规模的良渚玉器特展。蝶变后的良渚博物院累计接待观众超过百万,一场直播超过40万人观看。
这一年,关于新的考古发现,即便只是一块石头的鉴定,古城18公里之外一个制玉作坊群的发现……每一个隐秘的角落,都足以勾起人们的好奇心。
这一年,更多人通过阅读的方式,走进这个年前的王国。《良渚文明丛书》《五千年良渚王国》《良渚玉器线绘》《良渚的陶器世界》……一线考古学家写下的良渚读物,好多人在豆瓣点了“读过”“在看”。对了,明天还有一本新书《看见年——良渚王国记事》也将正式首发。
这一年,因为良渚古城遗址这个“特殊案例”,为西方世界从历史角度更好地了解中国、理解中国提供了实证,也对重新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的意义和长期影响。
这一分,这一秒,没有任何文字史料记载的良渚文明,如此真实地“活”在我们身边,得以触摸,得以对话。年前,良渚古城的营建便是从内到外,从精神到物质的动态发展。年后,持续不断涌现的新材料、新发现,又促使我们不断完善和修正对这个王国的认识,考古、研究、保护、管理、监测,永远在路上。
世遗良渚,给我们,给这座城市带来了什么?它一直会给我们惊喜。
良渚文化玉器三大件:琮、璧、钺
申遗成功后,年年底,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复了“考古中国——从崧泽到良渚: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年~年)大课题,同时,“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第五阶段(~年)”也正式启动。良渚古城遗址,正是这两项国家级大课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古城现在已经成为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但是,良渚古城考古的调查、勘探和发掘,依然在继续,这是一个有生命力的遗址公园,而不是一个静止的花瓶。
此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几乎已经摸清了良渚古城基本的功能结构,但是,我们想要走近良渚人的精神世界,想要看清年前社会如何发展,这千年里,一个王国、城市的兴衰如何演变,历经几代国王……
未解之谜越来越多,越来越细,从去年申遗成功至今,全新的考古工作也越做越精细,一步一步,迫近真相。
打卡点:古城外
手作“工作室”很流行
年前,太阳好的时候,良渚古城内钟家港河道两边,手工市集开始了,各个工作室都摆起小摊,木器、漆器、玉器、骨器……
之前的发掘揭示了这条河的秘密,原来城内的东区分布着大量手工业作坊,百工云集,良渚人掌握着各种高端手作技能。
城里人是做手工业的,那么,城外的良渚人,做什么工作?
去年下半年,考古队员又在外城的多处台地进行了探沟发掘和试掘,也发现了同样的手工业生产活动遗迹。这说明良渚古城核心区外,普遍开着手工业作坊区,玉器和石器的“工作室”尤其多,这是以前没有发现的。而且,很多“工作室”只做一种产品,比如石镞(箭头)、石钺,分工非常明确,技术分工已经相当精细了。
目前发现的作坊都是良渚晚期的,可能到良渚晚期,手工业生产越来越成为良渚文明的重要基础。那这些作坊的原料从哪里来?生产模式、组织模式、产品“物流”,都是接下来的重点研究对象。
我们还知道,城里人是不种水稻的,但是城里却发现了大型粮仓。如此巨大储备量的水稻从哪儿来?
显然,这应该是由古城郊区的居民以及良渚遗址群以外的居民提供的。他们每天划着竹筏,为城里人送粮食。那么,必然产生了类似贡赋的制度。
我们可以进一步推测,良渚人的商品贸易、交换是很频繁的。与农业、手工业和贸易相关的经济考古,将是接下来良渚古城研究的新的学术增长点。
良渚古城核心区布局
打卡点:遗址公园
陆城门的秘密
良渚古城是一个水城。城墙上共发现8座连接内外城河的水城门,四面各两座,最独特的是,南城墙中部还发现一处陆城门。
我们现在去良渚遗址公园玩,第一站就是陆城门。去年下半年,考古队员对陆城门做了长探沟发掘后发现,不对啊,南北向穿门而过后,竟然前后都有水,不架栈桥,良渚人只得每天淌水而过。这个唯一的陆城门,没有起到连通城内外的南北向陆上通道的作用。难道是,另有深意?
陆城门还有三个门墩。为什么是三个?再联想到,莫角山宫殿区上,建有大莫角山、小莫角山、乌龟山,也是三个。在良渚人的观念里,是否有特殊含义?
还有一件奇怪的事。南城墙边上,没有发现良渚文化晚期后段之前的生活废弃堆积,而其他8个水城门,都发现了比较厚的生活废弃堆积,说明这里长期有人生活。也就是说,陆城门将近四五百年长期没有人使用,几乎没有人类活动。
或许,这个城门,并不是日常实用的,很可能单独作为仪式性的用途。而礼仪性的建筑,一般也都建在南边,比如紫禁城的午门,就在正南方。
而陆城门再往南,就是大观山,三角形轮廓,很有辨识度。如果良渚人站在陆城门,凝视正南方,尖尖的三角形尖顶,正好浮现在城门上。
如此特殊的景观。大观山,会不会是良渚人的圣山?
打卡点:方圆3千平方公里
新发现处遗址
在繁华的“良渚CBD”古城城址区以外,平方公里的良渚城市系统范围以内(依然在良渚和瓶窑),还分布着面积超过40平方公里的广阔郊区,我们叫它近郊。
最近几年,考古队员对近郊进行了大规模全覆盖式勘探,发现了更多遗址。目前最新的勘探结果,推测当时近郊住着2万~3万人口。郊区聚落的勘探工作,在年之前大致可以完成。到时候,我们对住在近郊的良渚人的居住区、墓地、河道究竟怎么分布,城乡结构、经济生产,以及良渚王的统治模式,会有一个新的认识。
还有远郊。以前说的是0平方公里的杭州C形盆地。比如茅山遗址,发现了目前最大的良渚文化稻田,可能是良渚王国的国营农场。现在,远郊的范围又扩大了,包括德清、临安、富阳、萧山在内的~平方公里。最新的考古发现,是距离古城18公里之外的德清中初鸣,存在着一处良渚文化时期大规模制玉作坊群。
截至去年年底,远郊范围内,除了良渚遗址群外,已经新发现良渚文化遗址近处。
今年遗产日,良渚古城遗址考古发掘区,良渚工作站站长陈明辉站在考古发掘探方中,告诉我们什么是考古。
打卡点:古城西北侧
找石头、玉矿,找DNA
良渚人做的石器,石头从哪儿来,有哪些种类,这是地质考古。
去年,研究人员把良渚遗址群0平方公里的石器,包括省考古所、良渚博物院、余杭博物馆里的良渚文化石器,全部重新鉴定了一遍,又在周边平方公里~平方公里做了岩石的资源调查,绘制了岩石分布图。结果发现,有很多主要的石料,要到很远的固定地方采集。
比如良渚人做的石锛,得用一种条纹状的硅质岩,只产在南苕溪流域,或者更南边一点的分水江流域,找到后,先打好坯料,再运回来,才开始精加工,操作链很长。
良渚玉器的溯源研究,也有了比较大的进展。这么多年来,玉矿在哪里,一直不知道。
研究人员在做石源调查的时候,找到了一些线索,在良渚古城的西北侧,采集到了透闪石样本。良渚最好的玉料,排名第一位的,就是透闪石软玉。我们熟悉的琮王、钺王,细腻,致密,就是用它做的,颜色白花花的,标准色叫黄白色,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鸡骨白。当时它们应该是青黄色透明的,是当时高等级墓地随葬玉器的主流颜色。
打卡点:上天入地
建一个良渚动物园
除了持续的田野考古,良渚高精尖的科技考古,其实已经默默进行多年,上到遥感卫星,下到分子生物学,多学科交叉,几乎所有能用上的科技考古手段,都用上了。
科技考古能在传统考古的基础上,帮助我们更细致地还原古人的生活。
省考古所正在建立一个浙江地区为基础的长三角遥感资源库。目前已经收齐了浙江地区所有的锁眼卫片,也基本收齐了浙江省的年代~年代的早期航片资料。
有什么用?研究人员把这些卫片和航片特殊处理后,做成立体影像,放在手机和pad里。以后,考古队员出去做遗址调查,比如眼前虽然是个小区住宅,但手机里一点一查,立马能知道此地不同年代的地貌是什么样子,相当于带了个“虚拟数字沙盘”——戴上红蓝眼镜,就可以看到立体的影像,找遗址非常方便。
还有很多人感兴趣的DNA。省考古所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古DNA实验室等开展了浙江地区崧泽-良渚时期人类古DNA的取样和研究。以前南方地区的古人类DNA很难提取,但最新的消息是,首次在良渚遗址里成功提取到两个个体的DNA。将来,我们就能知道良渚人和现在的人之间有没有“遗传”关系,包括迁移的动态、族群的源流,都可以得到一些解答。
再比如,良渚的动物园都有些什么?通过分析遗存的动物骨骼,目前发现了44个种属的动物遗存,来看看良渚人可能吃到的河海鲜大餐:田螺、方形环棱螺、梨形环棱螺、牡蛎;光是蚌,就有帆蚌、圆顶珠蚌、中国尖脊蚌、扭蚌、鱼尾楔蚌、矛蚌、背瘤丽蚌;河蚬、文蛤、青蛤、毛蚶;鱼的品种今人还在吃,鲨鱼、鲤鱼、青鱼、草鱼、鲶鱼、鲻鱼、黄颡鱼(汪刺鱼)、乌鳢(黑鱼)。当然动物园里也少不了它们,有黄斑巨鳖、中华草龟、环颈雉、大雁、野鸭、鹤、鹰、红面猴、鼠、狗、虎、水獭、野猪、家猪、麂、獐、水鹿、梅花鹿、麋鹿、圣水牛、亚洲象。
((原题为《为良渚点亮“在看”明天,世界迎来首个“杭州良渚日”》《申遗一年间,发现了什么考古队员的发掘没有停我们的良渚不是一个静止的花瓶》原作者马黎。编辑张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