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这本书的讨论和反思,曾经是铺天盖地,众说纷纭。该事件所涉及的热点人物之多,情节之离奇毫不逊色好莱坞大片。
19岁斯坦福大学辍学生,怀揣着“伟大的梦想”,其创办的公司Theranos市值达到90亿美金(年),被称为女版乔布斯,最终被证明是个骗局——历史第二大骗局,仅次于安然丑闻。
关键词:女版乔布斯,斯坦福辍学生,血液检测
我们的女主名字叫ElizabethHolmes(以后简称EH),先来罗列一下她的新闻标签:
年,19岁的她从斯坦福大学辍学(乔布斯,比尔盖茨,扎克伯格也都是中途辍学,然后成就一番伟业);
所创办的公司名字叫Theranos,年估值90到亿美金,一度超过优步Uber市值;
和乔布斯的穿衣风格相似,黑色高领衫blackturtleneck,而且在“模仿”乔布斯自传里面的情节来管理自己的公司
(好听点来说就是乔布斯的粉丝,讽刺点说就是:一直致力于活成乔布斯的“模样”);
发明的血液检测仪号称医学史上的重大的,革命性的突破:
只需一滴血,即可做多个医学检测和分析,成本大幅降低—从现在的几百美金降低到几个美金
真正做到了随时,随地,立等可取!
网上可以搜一下她的视频或者图片,你一定会被惊到——低沉的嗓音和迷人的眼睛
EH的梦想真的太美好了,可以称之为伟大的梦想。是不是很激动?
2.
关键词:天团,“全明星”董事会,众星云集
公司董事和投资人的阵容让我想到的是:天团,全明星,
钱宁(ChanningRoberston),斯坦福大学工程学院院长
舒尔茨(GeorgeShultz),美国前国务卿(里根时代),前财政部长,前劳工部长
默多克(RupertMurdock),华尔街日报(WSJ)老板,新闻集团老板,世界传媒大亨,邓文迪的前老公
TimDraper,身价10亿的著名投资人,曾经投资过百度,比特币,特斯拉,spaceX,solarcity,twitter,skype等等项目
基辛格(HenryKissinger),外交家,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JamesMattis,前美国国防部长(川普总统任期内)
WilliamPerry,前美国国防部长
BillFrist,心肺移植专家,前美国参议院多数党领袖
沃尔格林公司(Walgreen),全美最大的药店连锁集团,成立于年,年营业额亿美金,
贝琪德沃斯BetsyDevos:前美国教育部长(川普总统期间)
投资老手,商业领袖,政界大腕儿,专业级,大师级的配置
总结一下:众星云集,璀璨夺目!
3.
关键词:”fakeituntilyoumakeit”,“一个演员的诞生”
梦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
现在我来介绍一下科学常识:血液检测因为涉及到很多的化学检测和反应,所以血液样本的数量不能太少,一滴血的数量当然是远远不够;有人认为这个问题可以通过稀释原来的血液样本,以达到“增大”血液样本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这样操作的结果是”污染“血液样本,最终导致检测结果无效。如果这个致命的技术难题一直没有办法逾越,那么所有的梦想就只能是梦想或者是空想或者是幻想。
EH拒绝接受这个现实,认为最终会突破这个技术难点,正如硅谷的某些企业家的做法,Fakeituntilyoumakeit——演得太久了,你就真的是了(个人翻译),EH入戏太深,连自己都信了。所以她自信满满的告诉投资人或者其他的董事,我们是伟大的公司,我们的技术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进步,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投资机会!成功塑造出这样的假象——如果不想错失这样的伟大公司,那就赶快哦。
很快一家公司应声入局:美国沃尔格林公司——实际上的真正的大公司。因为担心被竞争对手占了先机,沃尔格林公司完全不顾背景调查的给出的否决建议,“毅然决然”的投资了1.4亿美金,并首先在40多家门店开设血液检测服务,计划推广到全美多家超市。
等等!?居然有这样的剧情?这应该是小说情节吧?现实就是这样发生的,匪夷所思到难以置信!沃尔格林公司还真是聘请了行业内的专业人士KevinHunter前往Thernaos公司进行调查,但是EH的公司百般推脱,直到最后也没有让他们看到仪器的样子和检测流程。最最狗血的就是在这样的调查结果下,沃尔格林公司依然奋不顾身的自投罗网了!
有了沃尔格林公司的“金字招牌”,众多的投资老手没有任何怀疑的选择了相信。许多身经百战的商界老手就这样被迷了心智,连个机器的影子都还没有看到的情况,更别提做个基本的调查和研究,就“迫不及待”或者是“争先恐后”的投资了theranos公司。
沃尔玛(Walmart)的创始人投资1.5亿美金,
默多克投资1.25亿美金,
沃尔格林公司投资1.4亿美金,
所有的投资人和董事当时都在“暗自庆幸”没有错失良机,
媒体(财富,福布斯,彭博杜新闻等等)不明就里的“推波助澜”——那些溢美之词,现在看来就是肉麻,甚至可耻!
欢呼雀跃中,一个硅谷新秀和明星就这样被“制造出”来了,一个演员诞生了——EH穿上了乔布斯的标志性黑色高领衫,用她那精心设计的低沉嗓音,能够不眨眼的蓝色大眼睛(很神奇),开始了自己的“演艺生涯”,配合参演的(不明真相)群众演员包括美国前副总统拜登,前总统克林顿,前阿里巴巴主席马云,CNN,TED。
有人会问,既然技术上的瓶颈没有办法突破,那她怎么来“圆梦”么,补充一下:除了信口雌黄以外,EH还搬出了秘密武器—-Siments的血液检测仪器放在“后台”假模假样的配合表演——名副其实的骗局开始了!
什么是事实和真相,最重要的是人们开始相信了,EH开始相信了——这不是表演,这就是真的——梦想已经变成了现实。不管什么质疑的声音,EH都认为是对她的误解,不断“夸下海口”,事实会证明一切———承诺太多的理由也许就是没有办法实现。
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入戏太深,最终达到人戏合一的最高境界。
但是戏总有收场的那一天,演员也要谢幕的那一刻。
然而,然而这一刻来的太曲折。
4.
关键词:人性的光辉,泰勒,默多克
几个具备基本科学知识和伦理道德的勇士站出来了。
泰勒(TylerShultz),是不是名字有点熟悉?是的,他是乔治舒尔茨的孙子,Theranos的董事之一。泰勒年轻正直,身世显赫,一直在寻找梦想,涉世未深的他很轻易的就被EH征服了,这么伟大的梦想,他也要积极的参与其中。他最终进入Theranos公司实习,但是在8个月后就离开公司,并最终成为揭开骗局的关键性人物。他始终没有想到所谓伟大的公司和远景,居然就是彻头彻尾的骗局!
RichardFuisz曾经还是EH家的邻居,是个医生,发明家——名下多项专利发明,企业家,曾在军方和情报机构工作。当他听说了EH的发明后就一直怀疑其真实性,因为违反科学常理——样本数量太小,怎么可能做出来多个检测。更奇怪的是这个发明,居然没有任何医疗行业同僚们的的推荐,也就是未经证实—-令人怀疑!
也许是作为行业的专业人士,又是邻居,EH没有第一时间去找他咨询或者请教,深深的伤害了邻居的“自尊”,Richard开始调查Theranos公司。
我们的作者JohnCarreyerou(简称JC)华尔街日报的记者,默多克是他的老板,他曾经两次获得普利策——美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奖,“新闻界的奥斯卡”。
完全不是出于剧情的需要,让我来说一下比剧情还精彩的事实:
年3月,华尔街日报的老板,也就是投资了1.25亿美金的默多克和EH在Theranos会面,期间EH要求默多克出面干涉,否则会起诉报社。
年9月份,在JC准备公布调查结果的两周前,EH和默多克在8楼会面(当时毫不知情的记者JC就在15楼)再次要求停止调查并禁止发布,默多克回应道:我相信记者会公正的处理此事——这一刻被称之为美国新闻报道的辉煌时刻。
在巨大的压力下,仍然能够坚持正义的人,都是伟大的,都是值得我们尊敬和铭记的!
他们也许一直平凡,就是在这一刻,
他们没有因为压力而“助纣为虐”,没有袖手旁观,依然不忘初心,依然绽放人性的光辉!
再次,我们要感谢在关键时刻选择了正义的人:
默多克对于新闻报道记者的信任和支持,为保护新闻报道的客观性,独立性,公正性所做的行为,令我们肃然起敬。
Tyler因为坚持自己的观点,受到Theranos公司雇佣的律师和侦探的跟踪,法律威胁,为此他需要承担40万美金律师费,更令他伤心的是他的爷爷乔治舒尔茨也不相信他,并拒绝和他做任何的交流。但是他的奶奶坚信自己的孙子是正直和善良的,她勇敢的站出来支持Tyler。Tyler曾经长达一年“隐姓埋名”防止有人跟踪,更是一度被指控出庭——但是在开庭前的9周被取消。Tyler小伙的心理负担,精神折磨,经济压力——远超常人想象。
这里稍微说一下Theranos雇佣的律师团队DavisBoies——可以想象一下当面对这样的“爪牙”的时候,我们的勇士也曾经一度绝望和恐惧。4.1DB是业界大牛,客户包括微软公司,好莱坞导演哈维韦恩斯坦(harveyWeinstein)等等。律师界收费最高的公司,据称每个小时1万美金。在担任Theranos公司律师期间不择手段——跟踪记者和其他关键证人,以之前签署的保密协议,以高昂的律师费用和控告上庭等威胁手段企图“封口”此事。
不是结局的结局
4.5年9月EH和她的公司Theranos一经报道,立刻引发了各方调查和相应的起诉,包括默多克,食品和药品监管机构,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沃尔格林公司,联邦大陪审团等等。除了之前的判决外——10年内不得担任上市公司的董事和高管,交还股份,罚款50万美金等等,年3月9日开庭的审判将会是刑事起诉部分。
5.几点有意义的启示:
有着斯坦福辍学生的标签,有着乔布斯一样的“高领衫”,有着众星云集的董事和投资人,有着伟大的梦想——令人很容易就联想到乔布斯,扎克伯哥,比尔盖茨;
也许终有一天,技术可以突破从而实现梦想,就像原来的发生过的故事一样!多么省事,多么简单,多么符合逻辑的观点啊!可能这也是EH能够获得董事会和投资人的信任的原因。
虽然乔布斯,扎克伯格,比尔盖茨都曾经是辍学生,并获得了成功,但是请注意他们所在的行业是计算机或者信息技术行业——一个新兴的,可能很小的时候就有能力学习编程技术,所以取得成功的年龄会比较年轻。
传统的医疗行业需要经过长期的专业培训和教育,需要长期的专业研究,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些行业的大牛在60多岁的年纪才能取得成绩或者成果。
请思考一下:EH有这样的行业背景和经历么?这个行业中是不是有过这样的没有任何技术积淀和背景的公司能够突然的“爆发”。
outsideview,这个词是我在“thinking,fastandslow“中知道的(这本让我”顶礼膜拜“的书评在稍后推出),(具体到本书的背景)意思是人对自己的判断往往过于乐观,这个时候需要“外界”的客观评价或者评估,以矫正这种认知的偏见。例如:业界内同类项目或者产品的成功和失败对比。对于这样一个“产品”,没有医疗同行的推荐和分析,是不是也不太正常呢?
有人说这是常识性的错误,稍微有点科学常识的人都能够判断出来。但是在面对各种的权威人士,有着显赫背景的机构和个人,异口同声的时候,又有几个人能够保持自己的清醒和理智呢?尤其是独立的思考,不受影响的去辨别真伪,而非“方便的”相信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的,这一点是不是知易行难呢?
限于篇幅的缘故,我省去了个人认为不太关键的细节和人物。
限于写作和翻译水平,不当之处,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