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压”迎来建设高潮
近日,据央视提到,未来五年国家电网将投资超过2万亿元,推进电网转型升级。其中将投入多亿元,用于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持续完善各级电网网架,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促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业内人士认为,青豫特高压项目为我国“十四五”期间特高压输送清洁能源提供重要的借鉴意义。
3月份,国家电网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提出加大跨区输送清洁能源力度,十四五期间规划建成7回特高压直流,新增输电能力万千瓦。到年,国家电网经营区跨省跨区输电能力达到3亿千瓦,输送清洁能源占比达到50%。将在送端,完善西北、东北主网架结构,加快构建川渝特高压交流主网架,支撑跨区直流安全高效运行。
随着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的科技驱动力的增长,电力消耗逐年增长将是一个大趋势,在中国,能源结构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新能源的发展与特高压逐渐紧密结合,3月22日,国家电网宣布退出了房地产,表示要持续深耕电力领域,实际上算是对下一个时代的一种接力,长远来看,在整个中国的产业升级中,特高压是直观重要的一环,能否做到“全网供应、稳定安全、价格低廉”,也将成为新基建中的六大领域在世界分工中的核心竞争力。
华明装备
公司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主要从事于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和数控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电力工程和其他工程业务,主营业务包括电力装备、数控机械设备、液压气动元件、环保设备的开发等,在中国行业企业信息发布中心列为全国钢结构数控专用设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行业十强"
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营业收入,,.64元,同比增加21.04%;净利,,.90元,同比净利增加43.09%。公司还是国内唯一拥有两大生产基地的全产业链有载分接开关解决方案和装备提供商,唯一掌握特高压分接开关技术的企业。致力于为全球电网及工业用户提供一流的产品和服务,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电力工程业务。同时公司为数控设备领域的客户提供专业的产品及服务。
恒华科技
公司主营业务为基于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和理念,为能源互联网建设提供全产业链一体化服务。公司核心产品包括BIM设计系列软件包括输电线路设计、变电设计、电缆设计、配网设计以及三维协同设计平台、三维评审平台,相关产品及服务在电力行业已取得相对领先的市场地位。
年半年度报告,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91亿元,同比增长19.2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万元,同比增长20.98%,另外公司还是国内少数可以提供覆盖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各专业软件产品的企业,相关产品在全国各地的电力设计企业中建立了较高的知名度和良好的美誉度,并在多个大型工程项目中得到了实际应用与验证。其中,三维线路设计软件市场占有率超过50%,占据了领先的市场地位。
恒星科技
河南恒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镀锌钢丝、镀锌钢绞线、金刚线等金属制品的生产和销售。公司以优良的产品质量和良好的服务形成了较高的产品知名度和企业知名度,连续多年被河南省工商管理局评定为重信用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具有较强的品牌优势。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亿元,同比增长30.6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2亿元,同比增长.39%,据介绍,其子公司恒星化学“年产12万吨高性能有机硅聚合物项目”于年年底立项。目前,该项目的单体工程已全部开工建设,土建结构、设备采购已基本完成,项目建设正按照计划有序推进。
特变电工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输变电业务、新能源业务及能源业务。主要产品是变压器产品、电线电缆产品、新能源产业及配套工程、输变电成套工程、贸易、煤炭产品、电费等,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国大型能源装备制造企业,由2万余名员工组成,培育了以能源为基础,“输变电高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一高两新国家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亿元、净利润31.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5.19%和.64%,扣非后净利润为19.5亿元,同比增长.47%,特变电工的变压器业务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以此为起点沿着产业链发展了电线电缆和输变电成套工程业务,构建起输变电板块,除了输变电之外,特变还于年进军煤炭产业,建起了火电站,并逐步构建起煤电、风电、光伏全面发展的发电业务
中国电建
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是工程承包与勘察设计、设备制造与租赁等。主要产品是工程承包与勘测设计设备制造与租赁,是我国唯一提供水利电力工程及基础设施规划、勘测设计、咨询监理、建设管理、投资运营为一体的综合性建设集团。
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59亿元,同比增长26.39%;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45.18亿元,同比增长16.45%;基本每股收益为0.元,20年公司累计投运电力装机容量16.14GW,其中清洁能源占比达到80%,光伏装机1.29CGW;风电装机5.28CW;水电装机6.4OGw,风光电部分装机占比接近50%。呈快速增长趋势。且公司十四五规划,未来在风光电投资运营增速较五大发电集团和三峡能源更快,相比三峡能源当前亿市值,公司明显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