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通威股份发布年1-2月经营数据公告,公告显示其在年1-2月期间共实现营业收入亿元左右,同比增长约%;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3亿元左右,同比增长约%。
年度业绩快报显示,初步核算实现营业收入.02亿元,同比增长50.68%;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82.03亿,同比增长.35%;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83.92亿元,同比增长.03%。
1月24号25号我也是发布了两篇光伏的文章,分别对光伏产业链和隆基股份做了分析,现在来看是提前预判成功了。光伏指数反弹了18%,隆基止跌后也反弹了26.14%。
今天来你们光伏另一家龙头--通威股份。
通威股份是以农业+新能源双主业为核心的大型民营科技型上市公司。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球主要的水产饲料生产企业、全球高纯晶硅龙头企业及全球领先的晶硅电池生产企业。已达到高纯晶硅产能8万吨,光伏电池产能20GW,电池片出货量连续多年行业第一。
新能源方面,产业链层面,通威已重点布局硅料、电池、光伏电站三个环节,与天合光能及晶科能源的合作正式宣布通威股份开始着力补齐硅片环节的短板,至此,通威将具有硅料-硅片-电池片-光伏电站较为完整的光伏产业链,垂直一体化的程度居于行业前茅。
产业链垂直一体化模式将给企业(以通威为例)带来至少3个明显的竞争优势:
1、产业链控制力增强。有效提升硅料、硅片、电池片各环节的市场占有率,在各个环节都能掌握一定的话语权,提高公司对全产业链的控制力。
2、整体利润水平提高。随着各环节技术进步趋缓(绝对差距缩小、成本曲线平坦化),未来一体化企业之间的竞争,将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各环节综合实力的比拼,很难再去精确区分单个环节的利润贡献,上下游紧密关联互不可缺,只有在各环节都具备相对优势的企业才有可能获得持续稳定的超额利润。
3、推动估值水平提升。资本市场当前给通威股份的估值逻辑更多采用资源股的估值逻辑,PE倍数维持在30倍左右,在整个光伏产业链中处于较低水平,如果能够打通产业链,这或将引发资本市场按成长股的逻辑去重新估值,通威股份的估值水平有望获得进一步提升。
因此,“技术+模式”的双驱动将是通威股份抵御风险的最大利器。
首先,3月8日